教育科学学院中心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历史专题研讨交流会
6月2日上午,教育科学学院中心组成员深入学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专题研讨交流会在博学楼731举行。会议由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岫峰主持,副书记李燕,副院长刘俊英参加会议并进行了发言交流。院长李芳因有其他公务,提交了书面交流稿。
会上,中心组3位领导成员分别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的学习体会进行了交流。
张岫峰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给我们的历史启示三个方面交流了体会认识。他谈到,我们党建立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维护民族独立和快速发展经济文化的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这是维护和发展中国革命成果的制度性保证,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更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和保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见规模,效果明显,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培育了良好社会风气,社会进步举世瞩目,在外交上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还谈到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优化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图景作出了中国贡献,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注入了中国力量,为改写“国强必霸”的西方逻辑提供了中国样本。可以说今天的中国令世人所瞩目。在交流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给我们的历史启示后,他总结了坚持党的领导是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巨大成就不容抹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是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成就等观点。
李燕谈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到2012年十八大以前,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探索拼搏,开拓创新,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梦想。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要认真学习党史,总结宝贵经验,传承伟大精神,激发前进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身。我们要传承艰苦奋斗精神,永葆政治本色;要秉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开创工作新局面;要把学习党史同观照现实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和学习经验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
刘俊英谈到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具体指明了两个历史时期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这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带领人民发愤图强,掀起建设社会主义热潮,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考验,但党和国家都挺过来了,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此外,刘老师也谈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最后,张岫峰书记总结:学思践悟、以史鉴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对党史的学习,通过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时期历史经验和启示的思考总结,要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知行合一,做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
(教育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