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领会OBE理念,提升广大教师课程大纲的撰写和修改水平,2020年7月10日上午教育科学学院举办了OBE理念下课程大纲撰写与修订交流会,主讲教师为小学教育专业的王敏和王志东教授。
王敏教授首先从聚焦点、时间分布、学习效果、课程倾向、教师身份、教学方式、教研方向六个方面对“传统课程”和“OBE下的课程”做了详细地对比,并从六个角度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内涵做了阐述,让我们对于OBE理念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紧接着王敏教授以“文学概论”课程为例,详尽阐释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关系,以及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关系。最后王敏教授聚焦学习成果和教学评价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理解,重点阐释了这两方面基于学生的立场和可观察、可检测、可评价的操作性。
王志东教授向我们分享了“线性代数(一)”课程大纲的撰写和持续改进的体验。他的的课程大纲经历了三次修订:第一次是学院教授委员会审阅之后,第二次是提交教育部专业认证监测平台之前,第三次是结合期末试卷进行课程达成度论证之后。尤其是在课程达成度的计算过程中,王志东教授再一次感受到课程目标定位的重要性,一旦书写不科学,课程达成度的计算就无法实现,因为每一道小题都要求对应课程学习目标,每一个课程学习目标都需要有一定量的考题支撑。王志东教授诚恳地表示,通过持续地改进,“线性代数(一)”课程大纲的操作性逐渐增强,自己对于OBE理念的理解也逐渐加深。
小学教育专业作为我校专业认证的打样专业目前已经完成了自评报告的上传工作。在撰写自评报告和准备支撑材料的过程中,老师们普遍感受到,教学大纲是课程实施的基础和保障,要想打造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课程,必须在课程大纲撰写和修订过程中持续改进、精益求精。 (教育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