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今天是:
招生就业
 招生工作 
 就业工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招生就业>>招生工作>>正文

教育科学学院简介

2025年06月30日 09:30 发布者: 点击:[]

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于2003年12月,设有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三个本科专业,均为师范类专业。2014年获批教育专硕研究生学位授权,2015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研究生,2019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学前教育)研究生。2021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开始招收学前教育学、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三个方向的研究生。2025年开始招收教育硕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和在读博士24人,自治区“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1人,包头市“5512”人才领军人才1人,学术骨干1人,包头市鹿城英才2人。学院获批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一流专业1个,自治区一流专业2个,自治区精品在线课程4门,自治区一流课程2门,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学院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计划项目示范单位,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基地。建院以来,出版著作教材72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百篇;各级各类项目150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部级90个;各级各类获奖近百个,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6项;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年均30人次。

建院以来,学院始终坚持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和引领基础教育,逐渐形成了不断追求卓越的德智情艺四位一体的“师者文化”。师德是指品德高尚,为人师表;师智是指知识渊博,专教结合;师情是指关爱儿童,扎根北疆;师艺是指技能过硬,合作发展。在师者文化的浸润下,近5000名毕业生奔赴基础教育一线,已经成长为扎根祖国北疆的骨干教师。

小学教育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创办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主要面向内蒙古地区,培养能适应时代需求和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有卓越潜质的小学教师。专业依托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形成“四色五能”人才培养规格,即具有师范特色、儿童底色、地域特色、学科亮色的能范、教、育、思、联的小学骨干教师;人才培养路径为“综合培养、师德为先;分科教学、一主一兼;协同育人、全程实践”。学生考取教师率持续保持在 80%以上,毕业生职业胜任力强,发展潜力足,社会认同度高。

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内蒙古地区,培养师德优良、善于保教、全面育人、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幼儿园教师。专业是校级品牌专业、校级特色专业和校级重点专业的建设,2021年获批自治区本科一流专业。经过多年积极探索,已经构建了“教学研训”四位一体育人体系,“教”是指课程夯基双师引领,“学”是指课堂主导内外联动,“研”是指教研领航项目提升,“训”是指三习一训前后贯通。通过“教学研训”培养了近2000名“二心六能”人才,“二心”即师心和童心,“六能”即保育能力、教学能力、环创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反思能力。专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两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第一志愿录取、百分之百的报到率。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考录幼儿教师、考录社会各类相关招考的比例逐年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第一个心理学本科专业。专业立足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面向内蒙古地区,围绕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培养正德厚爱、博学善教、精管慧育、勤思擅联,能够参与或指导德育教育、班级管理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持续学习的理念,在中小学、职业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咨询与科研等相关教育管理工作的优秀人才。经过 20 余年的探索与总结,形成了“双驱三联”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心理学专业,秉持“三育”理念,通过“三联”路径,激发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心理成长”动机,培养具有“三情六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所谓“三育”,即育德、育才、育心。所谓“双驱”,是指学生的“专业成长”与“心理成长”两种内在的驱动力。所谓“三联”,是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实践体系、志愿服务体系三者的相互联动。“三情六能”是对人才规格的概括。“三情”是指人文情怀、教育情怀、专业情怀。“六能”是指教学能力、育人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反思能力。截至目前,已经有近千名本科毕业生成为内蒙古各盟市基础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主力军。

 

教育科学学院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汇总表




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育重点团队教研活动




应用心理学专业2025年第六届“心光杯”学生讲课比赛



学前教育专业在幼儿园开展协同教研


下一条: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宣传片

关闭

版权所有: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Copyrigh2016 第三版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科学路3号博学楼7层  邮编:01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