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教育科学学院课程建设改革,推广建设经验, 6月中下旬,教育科学学院开展了质量工程建设线上汇报交流活动。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群团队负责人杜君兰和校级优秀课程《学前教育史》的负责人魏军进行了汇报。
杜君兰老师从团队建设成果、目前存在的困难以及今后的建设规划三个方面做了介绍。杜老师首先介绍了团队成员,包括小学教育专业的语文、数学、社会、科学等各个学科教师,通过建立学科融合的教学团队实现了学科之间的互补,改进了教学方法,提升了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三年时间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明晰,在形成良好合作氛围的情况下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既有专著出版,又有论文发表,还主持了科研课题;在指导学生在论文和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的同时,团队成员还积极进修培训学习,参加学术会议27余次。团队建设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是个别学科的教师退休,迫切需要年轻教师的加入,以及时注入新鲜血液。此外杜老师从团队建设、课程建设、科研建设、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对团队的进一步建设做了规划。
魏军老师的汇报由三个方面组成。第一是《学前教育史》这门课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性质、开设学期、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团队教师构成及分工。第二是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上采用谈话法、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手段方面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借助学习通、微信等网络平台提供一些媒体资源,以充实线下教学;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性评价采用行为评价、书面评价、个体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第三是本门史学课程的三大特色,即动态的历史、有用的历史、鲜活的历史。
为了推动教师积极学习交流,本次汇报交流采用学习通课程学习的方式进行。汇报内容以录播视频上传到课程设为任务点,教师的学习内容包括签到、观看视频、参与在线讨论交流三个板块,根据教师的学习情况系统自动生成教师学习成绩。
这样的线上汇报交流,不仅有利于教改经验的分享和学习,而且线上交流的形式使交流更自由、更深入、更加持续。(教育科学学院)